天气预报:
走进南科院
科学研究
科研平台
试验基地
 
首页>行业新闻
人民日报:水价涨了,农民咋乐了
日期:2016年01月29日 08:30:38点击数:字号:【

云南陆良县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

水价涨了,农民咋乐了

本报记者 杨文明

《人民日报》(2016年01月24日09版)

  “用水时没水,凭啥让我交钱?”

  云南省陆良县中坝村主任吕俊发说,过去收水费,那叫一个难!

  现在,一吨水从几分钱涨到了6毛钱,水价涨了,可农民乐了,为啥?

  “全靠改革活了小农水。”吕俊发说,村里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,成立了农民用水合作社,群众自愿投工投劳,义务铺设管道,交水费也主动了。

  “过去别看收钱少,可要碰上干旱,农民还得自己买水,一方水少则10元,多则20元!”吕俊发说,“不仅贵,还麻烦!过去没有管道,人拉马驮,费工不少,算下来也都是钱。”

  如今用水方便,收费透明,农业大账更可观。中坝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周兴年告诉记者,因为怕浇不上水,原本家里只种了30亩蔬菜;实施水价改革后,用水有了保障,蔬菜规模一下翻了一番,原来3个月左右的生长期也提前了10天。

  周兴年算了笔账:种植西兰花每亩产量2吨左右,一茬毛收入高达8600元左右,刨去成本,保守估计也能赚个四五千元。“原来缺水,冬春季节不敢种,现在水有了保证,一年还能多出一季!与增加的收入比,一亩20多元水费不算啥。”他说。

  实际上,云南光热条件好,可由于山地众多,水利工程欠账多,工程性缺水严重。一旦解决水的问题,提高复种指数,土地产出可以实现大幅度增值。

  “用水有保障后,蔬菜、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大,去年全村经济增速接近30%。”吕俊发说。

  以种植冬洋芋为例,一亩用水200立方米,只需12元水费,亩产收入却可达4000元。陆良县水务局纪委书记郑贵良告诉记者,中坝片区水利工程投资572万元,由政府财政埋单,预计3年左右群众增收就能超过500万元。

  按照先建机制、再建工程的要求,陆良县中坝村、恨虎坝灌区和澄江县高西片区3个试点开展农田水利改革,解决了农田水利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改变了长期以来用水不收费、无保障和水利工程无人管、无钱修的窘境,为农村水利改革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示范经验。

  财政投入有限,钱从哪儿来?

  陆良县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改革试点,签订投资保底协议,县政府补足缺口资金,实现风险共担,让企业放下包袱愿意投资;而对特殊贫困地区,云南省烟草专卖局通过曲靖幸福渠工程等措施进行直接帮扶。

  云南省水利厅厅长陈坚认为,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,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,以价格杠杆增强节水意识,遏制用水粗放。


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返回顶部】  【打印文章】

相关文章  
·2016年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座谈会在南昌召开
·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
·水利部召开2016年第1次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会商会议
·新华社:水利部部长谈治水新思路
·新华社:重塑中国“水战略”——中国水安全形势调查
最新文章  
总访问量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